学名:中华猕猴桃(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),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植物。
别名:狐狸桃、藤梨、羊桃、木子、毛木果、奇异果、麻藤果等。
科属:猕猴桃科猕猴桃属。
命名由来: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,早在先秦时期的《诗经》中就有记载,当时称其为 “苌楚”。因猕猴喜食,故名猕猴桃,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,貌似猕猴而得名。
分布范围:猕猴桃原产于中国南方,在中国分布广泛,北方的陕西、甘肃和河南,南方的两广和福建,西南的贵州、云南、四川,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,尤以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最多。20 世纪早期,猕猴桃被引入新西兰,后在世界多地都有栽培。
猕猴桃
枝:枝呈褐色,有柔毛,髓白色,层片状。幼枝被有灰白色星状茸毛或褐色长硬毛等,老时秃净或留有断损残毛。
叶:叶为纸质,无托叶,倒阔卵形至倒卵形或阔卵形至近圆形,长 6-17 厘米,宽 7-15 厘米,顶端截平形并中间凹入或具突尖等,基部钝圆形等,边缘具脉出的直伸的睫状小齿,腹面深绿色,背面苍绿色,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状绒毛。
花:花为聚伞花序 1-3 花,花序柄长 7-15 毫米,花柄长 9-15 毫米。花开时乳白色,后变淡黄色,有香气,直径 1.8-3.5 厘米,单生或数朵生于叶腋。
果实:果实卵形呈长圆形,横截面半径约 3 厘米,密被黄棕色有分枝的长柔毛,大小和一个鸭蛋差不多,一般是椭圆形的,深褐色并带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,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多排黑色的种子。
温度:大多数种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,即亚热带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,主要分布在北纬 18°-34° 的广大地区,年平均气温约在 11.3-16.9℃。
水分:需水又怕涝,属于生理耐旱性弱、耐湿性弱的果树,对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,中国猕猴桃的自然分布区年降水量在 800-2200 毫米,空气相对湿度为 74.3%-85%。
光照:多数猕猴桃种类喜半荫环境,对强光照射比较敏感,属中等喜光性果树树种,要求日照时间为 1300-2600h,喜漫射光,忌强光直射,自然光照强度以 40%-45% 为宜。
土壤:喜土层深厚、肥沃疏松、保水排水良好、腐殖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,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很严格,但以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的植株生长良好,pH 值适宜范围在 5.5-6.5。
绿心猕猴桃:如新西兰佳沛、新西兰海沃特、江苏徐香等。徐香平均单果重 79 克,果皮黄绿色,被褐色硬刺毛,果肉绿色,果汁多,味道酸甜适口,有浓香,品质特优。
黄心猕猴桃:代表有金阳、金艳、新西兰黄金果等。黄金果因成熟后果肉为黄色而得名,果实为长卵圆形,单果重 80-140g,果肉黄色至金黄色,味甜具芳香,肉质细嫩,风味浓郁。
红心猕猴桃:有楚红、红阳、红华等。红阳猕猴桃单果重 60-110g,果实为短圆柱形,果皮呈绿褐色,无毛,果心横截面呈放射状红色条纹形似太阳,果汁特多,酸甜适中,清香爽口。
维生素含量高: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、维生素 A 和叶酸等,其中维生素 C 的含量是苹果的十倍左右,被誉为 “维生素 C 之王”。
矿物质丰富:含有钙、钾、硒、锌、锗等微量元素,以及人体所需的 17 种氨基酸。
其他营养成分:还含有猕猴桃碱、蛋白水解酶、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,此外,猕猴桃外皮含有丰富果胶,属低脂低热量水果,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等。
降低胆固醇:奇异果中所含纤维有三分之一是果胶,特别是皮和果肉接触部分,果胶可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,预防心血管疾病。
促消化:含有的膳食纤维不仅能够降低胆固醇,而且可以帮助消化,防止便秘,清除体内有害代谢物。
降血脂:抑制胆固醇在动脉内壁的沉积,从而防治动脉硬化。